真空引水罐,也被称为负压罐、引水罐或自动引水装置,是一种重要的水泵吸水设备。是通过改变水泵的吸水方式,将抽吸式吸水变为自灌式吸水。在启动水泵前,引水罐内需加满水,泵内也注满水。当水泵启动后,会先抽取真空罐内的水,导致罐内液位下降,管内形成真空,压力低于水池液面的大气压力。由于大气压的作用,蓄水池中的水通过吸水管进入真空罐,并通过水泵源源不断地供水。停泵后,排水管内的水会回流至真空罐内,完成启泵前的灌水工作,实现无人看守。
一、操作前检查
外观检查
检查真空引水罐的罐体是否有损坏、裂缝或腐蚀等情况,确保罐体完好无损。
查看罐体的连接部位,如法兰、阀门等是否密封良好,有无松动或泄漏现象。
阀门状态检查
检查罐体上的各类阀门,包括进水阀、出水阀、真空阀、排气阀等,确认其开关状态是否正确。一般情况下,进水阀应处于关闭状态,出水阀、真空阀和排气阀应根据具体操作要求处于相应的状态。
仪表检查
查看与引水罐相连的压力表、真空表等仪表,检查其是否完好且指针灵活,量程和精度是否符合要求。确保仪表能够准确反映罐内的压力和真空度。
管道系统检查
检查连接引水罐的管道系统,包括进水管、出水管等,确保管道无堵塞、无泄漏,且连接牢固。
检查管道上的阀门操作是否灵活,开闭是否到位。
二、灌水操作
打开进水阀:缓慢开启引水罐的进水阀,使水开始注入罐内。灌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罐体及管道是否有漏水现象,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灌水并进行排查和修复。
监控水位:通过罐体上的液位计或液位显示装置,实时监控罐内水位变化。当水位达到罐体容积的一定比例(一般为罐体高度的2/3左右,但具体比例可根据罐体设计和实际需求确定)时,即可停止灌水。
关闭进水阀:当水位达到规定值后,迅速关闭进水阀,停止灌水操作。
三、引水操作
启动真空泵:将真空泵与引水罐上的真空接口连接好,确保连接牢固且密封良好。启动真空泵,开始对罐内进行抽真空操作。在抽真空过程中,要密切关注真空表的读数,当真空度达到规定值(一般约为0.08-0.09 MPa,具体数值根据水泵型号和工况要求而定)时,表明引水操作完成。
关闭真空泵:当达到规定的真空度后,先关闭真空泵电源,然后缓慢打开真空泵与罐体的连接阀门,使真空泵与罐体脱离,防止真空泵内的油被倒吸。
启动水泵:在完成引水操作后,即可按照水泵的操作规程启动水泵。水泵启动后,要观察水泵的运行状态,如是否有异常振动、噪音,电流是否正常等。同时,也要关注引水罐内水位的变化情况,确保引水效果良好。
四、运行监控
压力和真空度监控
在水泵运行过程中,定期查看引水罐上的压力表和真空表,确保罐内压力和真空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。如果发现压力或真空度异常波动,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。
正常情况下,随着水泵的运行,罐内水位会逐渐下降,真空度可能会有所变化。如果真空度下降过多,可能是由于罐体或管道系统存在泄漏等原因导致的,需要进行排查和修复。
水位监控
持续关注罐内水位的变化情况,可通过液位计或其他水位检测装置进行监测。当水位过低时,可能会影响水泵的引水效果,甚至导致水泵空转,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停止水泵运行,并进行重新引水操作。
若发现水位下降过快或异常,应检查是否存在管道泄漏、排水阀门未关严等问题。
水泵运行状态监控
观察水泵的运行状态,包括电机的温度、振动、噪音等方面。如果发现电机温度过高、振动过大或有异常噪音等情况,应及时停机检查,排除故障后再继续运行。
同时,关注水泵的流量和压力等参数,确保水泵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工作。如果发现流量不足或压力异常等情况,可能是由于引水效果不佳、管道堵塞或水泵故障等原因引起的,需要进行相应的排查和处理。
五、停机操作
停止水泵运行:当需要停止水泵运行时,按照水泵的操作规程逐步停止水泵,避免突然停机对水泵和管道系统造成损坏。
关闭相关阀门:水泵停止后,先关闭水泵出口的阀门,然后关闭引水罐的出水阀,以防止水倒流回罐内。
排空罐内水:打开罐体底部的排水阀门,将罐内的水全部排空。排水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排水情况,确保罐内水完q排净。
关闭其他阀门和设备:排空罐内水后,关闭所有与引水罐相连的阀门,包括进水阀、真空阀、排气阀等。同时,停止真空泵等其他辅助设备的运行,并将设备的电源开关关闭。
检查和维护:在完成停机操作后,对引水罐及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。检查罐体及管道系统是否有损坏、腐蚀等情况,清理罐体内的杂物和污垢,为下一次使用做好准备。
